
提乳縮胸手術
許多女性因先天胸型過大、下垂,或產後、體重變化而導致乳房鬆弛、比例失衡,不僅影響穿衣自信,也可能帶來肩頸負擔與身體不適。提乳縮胸手術,透過移除多餘脂肪與乳腺組織,並重新調整乳頭位置與胸型線條,不只是為了美觀,更是讓身心重回輕盈舒適的狀態。這項手術融合外型雕塑與功能改善,讓妳在自信與自在間,找回理想中的自己。

不只大小,更重視曲線與整體美感
胸部太巨大,最常見的是因長期「負荷」造成背痛,則可考慮「提乳縮胸手術」。女性除了為胸小而煩惱外,胸過大也很傷腦筋。許多乳房過大的女性,會因為害怕受到異樣眼光,產生自卑感會刻意駝背。過於巨大的乳房,也會造成肩頸和背部的負擔,使患者十分痛苦。接受縮胸術的病人,胸部普遍是E、F罩杯,不少人是先天性的巨乳症,也有一些是因為肥胖導致胸部增大。
近年來飲食西化,胸部太小需要隆乳已不再是東方女性的唯一困擾,反而是胸部太大導致乳房下垂的問題慢慢增加,因為胸部過大而帶來的問題,如胸部濕疹、腰酸背痛、旁人的恥笑、心中的害羞沒自信等,實不亞於太平公主、平胸女孩所面對的世俗眼光。許多這樣的女性同胞,選擇隱忍並努力穿緊身衣或小一號的胸罩讓胸部看起來不要那麼大,但這終非長久之計。通常我們都會建議乳房過大下垂或「巨乳症」患者透過手術除了可以縮乳,更可以同時完成提乳的作用,進而達成美形乳房, 使胸部看起來更年輕化。
胸大除了容易引起他人的注目、衣服不好找之外,身體也容易因為「負擔」太重而產生問題!胸大女孩困擾如下:
- 【煩惱一】腰痠背痛影響健康體態
大胸女孩就像是背了兩顆鉛球在胸前,常會不自覺地身體前傾。如果背部肌群較弱的人,長久下來不但會腰痠背痛,更會使駝背加劇、胸椎更加後凸、骨盆前傾,甚至連肚子凸凸都是它害的,對體態影響非常嚴重呀!
- 【煩惱二】運動特別不舒服
跑步這件非常簡單的事,對大胸女孩卻是可怕的折磨。胸部大幅度的震盪會拉扯肌肉,感覺超級不舒服,可是又不能因此就不運動了呀!
- 【煩惱三】穿衣特別顯胖
對大胸女孩來說,穿衣服是最困擾的煩惱了。有時候只想簡單套件 T-shirt、襯衫出門,看起來卻特別顯胖;或者是買衣服時,明明尺寸就適合自己,卻卡在胸部太大讓衣服曲線走樣…一般女孩都是想問「怎麼讓胸部變大?」,但她們卻希望胸部能夠「小巧」一點,否則衣服超級難買的呀!
不同類型的乳房肥大各有其因,大約可分成幾種類型:
- 發育期巨乳症約在 10-16 歲開始乳腺與脂肪快速增生,持續到青春期結束,原因主要是乳腺及脂肪纖維組織對雌激素過度反應所致,只有少數是遺傳。
- 懷孕期乳房肥大,大部分是暫時性,生產完會慢慢恢復。
- 更年期後,少部分人的乳房沒有萎縮,反而因脂肪堆積在乳房使乳房肥大。
- 某些特定藥物有可能引起乳房增生肥大,停藥後大多會改善。
什麼狀況需要考慮提乳縮胸手術呢?
懷孕、哺乳、巨乳症合併背痛壓迫感、減肥、老化、等導致的乳房鬆弛下垂,巨乳症合併背痛、壓迫感、或心理障礙等…

乳房下垂程度分為:輕微、中等、嚴重、假性下垂這四種。
- (輕微)乳房下垂:乳頭位置位於胸下緣水平線內上下 1 公分左右。
- (中等)乳房下垂:乳頭位置低於胸下緣水平線下範圍 1~3 公分內。
- (嚴重)乳房下垂:乳頭位置低於胸下緣水平線下範圍 3 公分以上。
- (假性)乳房下垂:乳頭仍高於胸下緣,但乳房上半部乾扁萎縮,是產後常見的下垂型態。
縮胸手術是如何進行的呢?
縮乳或提乳手術通常僅需切除部分乳腺與皮膚,保留大部分乳房組織及乳頭,因此術後仍保有哺乳功能。為了移除多餘組織並改善下垂,手術會同時提升乳頭位置、縮小乳暈,切口通常設於乳暈周圍及下方的垂直線上。若切除組織超過 500 公克,可能需延伸至乳房下緣形成倒 T 字型切口;否則大多僅限於乳暈周圍或乳房下半部。不論採用哪種方式,術後疤痕皆會隨時間逐漸淡化。
縮胸手術是透過乳房切口移除多餘的脂肪、腺體組織與皮膚,有時也會搭配抽脂方式輔助改善,但單靠抽脂無法達到完整縮胸效果,需視個人乳房結構與脂肪比例綜合評估。由於乳房大小主要由脂肪組成,若皮膚鬆弛情況不嚴重,抽脂可作為輔助技術。最終採用的手術方式,會根據個人的胸型條件、想達到的縮小程度、外觀期待及醫師的專業判斷來決定。
而手術的做法有很多,可依不同狀況選擇,大概可分為4大類:

Ⅰ. 垂直切口縮乳手術(I字型)★★★
將切口先設計成雪人 Snowman 的形狀,在乳暈周圍留下部分組織 (medial pedicle),並將多餘的乳房組織切除(C型切除或稱彎月形切除),將乳頭與乳暈拉提,下方兩側的乳腺組織對縫,以增加上提的力量,最後將傷口縫合成「棒棒糖 Lollipop」的形狀,故又稱為 I 型縮乳。可以切除的乳腺和皮膚不會太多,適合中等程度巨乳。疤痕較短與美觀。適合乳房中度下垂、大多數亞洲女性。

Ⅱ. 環狀切口縮乳(乳暈)
環狀切口縮乳是將切口集中於乳暈邊緣,適合胸部體積較小、僅輕微下垂的情況,此手術可微幅減少乳房體積並調整乳頭位置,手術疤痕位於乳暈邊界,癒合後幾乎不明顯,是追求自然改善且不需大範圍調整者的理想選擇,但此方式無法處理嚴重下垂或大範圍組織移除的需求。

Ⅲ. 倒T切口縮乳
倒T切口縮乳屬於經典且應用最廣泛的縮胸手術方式,切口從乳暈邊緣延伸至乳房下緣,呈現倒T字形,可移除大量乳腺與脂肪組織,並重塑胸型與上提乳頭位置,特別適合胸部體積大、嚴重下垂的情況,術後雖可能留下較長疤痕,但隨時間淡化且效果明顯,是安全性與美觀性兼顧的標準選擇。

Ⅳ. 抽脂縮乳
適合肥胖造成的乳房過大,適合年輕、皮膚彈性好,脂肪層厚的女性,藉由抽除過厚的脂肪,減少乳房的體積,但減少的體積不多,最多一個罩杯。無明顯的疤痕(抽脂切口)。手術時間短,恢復期短,不需引流管。
縮乳手術比較
縮乳手術比較 | ||||
比較項目 | 垂直切口型 (I字型) | 環狀切口型 (乳暈處) | 倒T型 | 抽脂 |
手術類型 | 乳暈與皮膚交界處 | 乳暈與皮膚交界處 | 乳房下/乳房下 | 乳暈與皮膚交界處 |
傷口位置 | 乳房中度下垂者 | 乳房輕微、中度過大者 | 乳房巨大者 | 乳房輕微過大者 |
適用對象 | 胸上緣弧形不自然 | 出血量及疼痛較明顯 | 義乳無胸大肌包覆支撐力不足可能下滑 | 手術技術性高、醫師需熟悉內視鏡操作 |
手術方式 | 將乳頭與乳暈拉提,下方兩側乳腺組織對縫 | 部分脂肪抽除,部分組織切除並懸吊 | 切除鬆弛皮膚與乳腺,重新安置乳頭 | 抽除乳房多餘脂肪 |
優點 | 傷口癒合快、疤痕短、技術高 | 能縮小1~2個罩杯,切口小 | 可縮小2~3個罩杯 | 縮小最多1個罩杯,切口小 |
縮胸手術前準備
- 術前請務必向醫師說明相關家族病史、特殊疾病,以及曾服用過哪些藥物。
- 服用維他命、銀杏、抗凝血劑、阿斯匹靈、lbuprofen 止痛藥、CoQ10、葡萄仔、SOD 等藥物或食品者,建議停藥 1~2 週。
- 吸煙(包括二手煙)者,建議停煙 1~2 週,避免影響傷口癒合。
- 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慢性病的患者,應該在初診時詳實告知醫師,並繼續規律服藥,手術之施行必須在血壓及血糖控制良好及穩定的情況下進行。
- 手術前 6-8 小時需禁食與禁水。
- 醫師可能會建議你準備一款柔軟、支撐力高、且無鋼圈的胸罩,以便術後穿戴使用,並協助穩定胸型。手術前,醫師會與你確認預期效果,並在乳房上標示記號,作為術中調整大小與形狀的依據,也方便日後與術前外觀進行比較。整個過程中,護理人員會協助進行必要的身體檢測與評估,並陪伴你完成術前準備與手術同意書簽署,讓你能安心進行療程。
縮胸手術後照護
- 手術後前三天會因組織液聚集而有明顯的腫脹,無須緊張。如麻醉藥退後會有疼痛感,可依照醫師囑咐口服止痛劑,以減緩不適。
- 手術後按時服藥,須避免服用含阿斯匹靈的藥物或靈芝、杏仁、大蒜和薑等食物,這些會影響凝血功能而造成出血或影響傷口癒合。暫時禁菸、二手菸、酒等…以利傷口癒合。
- 手術後胸部會以彈繃固定約 3-4 天請勿自行拆除,如有不適可以回診由醫護人員處理。
- 手術後一週內避免碰撞及雙臂過度用力,如提重物、抱小孩,一個月避免做劇烈運動、三溫暖、游泳。
- 手術後約 3-4 天後需回診拔除引流管,傷口需以無菌棉棒及生理食鹽水清潔,並塗抹藥膏用無菌紗布覆蓋並以紙膠固定即可,早晚各一次:避免接觸一般生水以免感染。
- 手術後 14 天回診拆線,傷口以美容膠固定。
- 手術後滿一個月需要開始進行術後按摩及疤痕護理,加強組織的柔軟度。
提乳縮胸手術常見問題
Q:會影響哺乳嗎?
不會,乳頭與乳腺管的連結仍然存在,哺乳不受影響。
Q:會影響乳頭的感覺嗎?乳腺切除會對人體有害嗎?
極少,有的話也多是暫時性的感覺遲鈍,在六個月後多恢復正常。乳腺切除一部分對人體是無害的。
Q:疤痕會很明顯嗎?很明顯怎麼辦?
前 3 個月是明顯的,好好照顧在 6-12 個月後可感覺明顯的變淡,15-18 個月之後多可變成很不明顯的疤痕。統計中,約 2-3% 的臺灣患者會有明顯疤痕,此時可採用軟疤針與除疤雷射等多管齊下的方式,多可軟化疤痕或讓疤痕不明顯。
Q:術後要多久才可以運動?
3 週後才可作簡單流汗的運動;6 週後才可從事劇烈運動與游泳等。
案例分享



- 健全所使用之術前術後照片,均獲得當事人同意刊登分享,並簽屬肖像權,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。
- 以上內容僅作為醫療資訊之分享介紹,僅供參考,欲了解體質條件與預期效果是否相符,請先安排與醫師諮詢溝通。
- 健全提醒您,任何手術與療程均可能產生輕重不等的副作用,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異,實際狀況以醫師親自診斷評估為主。
- 本宣傳由合格醫師透過醫學技術執行具低侵入性醫療技術示「改善」身體外觀,而非以治療疾病為目的,符合衛署醫字第0980264150號製作公告。
- 本宣傳依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審署字0900262180號、衛部審字第1031626939辦理,屬於仿單核准適應症外使用(off-label use),執行醫師應確實告知使用原因及可能造成的風險,並取得病患同意後使用,故本資訊無法取代醫師診斷;有關適應症、禁忌症等副作用問題,醫師將依個案說明。
- 實際療程效果依據個人體質條件而有差異,本資訊無法替代醫師親自問診,任何療程效果與風險均應以醫師親自診斷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