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重門診 Banner

減重門診

當代人對健康體態的追求不只是為了外在美觀,更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與預防慢性疾病。減重不應只是盲目的節食與運動,而是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協助,找出體重增加的根本原因,量身打造最適合個人需求的減重方案。


本院減重門診由專業醫師與營養團隊共同規劃,透過全面評估體脂、BMI、代謝狀況與生活習慣,搭配科學化減重方式,協助您健康、安全且有效地達到理想體態,不僅瘦得下來,更能維持下去。

減重門診 大圖

肥胖與健康:你不可忽視的風險

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根源,與代謝症候群息息相關。代謝症候群包含腹部肥胖、高血壓、高血糖、低密度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HDL-C)以及高三酸甘油脂等指標。罹患代謝症候群的人,未來罹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機率,分別是一般人的兩倍與三倍,這些疾病也長期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列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

要有效管理體重,應從日常飲食與生活型態做起,選擇少油、少糖、少鹽的食物,攝取均衡營養,並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量。減重的關鍵在於「少吃多動」,建議每日累積 30 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或騎腳踏車,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與促進代謝,達到更健康的體重控制。

肥胖可能會造成的問題

肥胖對健康的影響可分為身體層面與心理社會層面兩大類。

  • 身體方面
    肥胖與多種疾病高度相關,包括:痛風(高尿酸)、關節炎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、脂肪肝、肝功能異常、心臟病、腦中風、膽結石、肝硬化、退化性關節炎,以及癌症(如子宮內膜癌、乳癌、攝護腺癌、大腸癌)等,甚至可能導致不孕症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,增加整體罹病率與死亡風險。肥胖所引發的病理機轉中,「胰島素阻抗(insulin resistance)」與「代謝症候群(metabolic syndrome)」為關鍵因素。此外,也常伴隨免疫力低下、打鼾、體味重、體力差、易喘、疲倦無力、全身痠痛等現象。
  • 心理社會方面
    肥胖可能造成健康生活品質下降、工作能力受限,甚至引發憂鬱、低自尊、對身體外型的負面感受,以及社會歧視等心理壓力與社會困境。
減重門診 肥胖

減肥不能只看體重?

ChatGPT 說:

當我們談論減肥時,許多人第一個關注的往往是體重數字,但實際上,健康與理想體態並不能單靠體重來評估,還需要搭配其他指標一起考量。以下我們就來了解在減重過程中常見的體重、體脂率與 BMI,這三者之間有何不同。

  • 體重:是指人體整體的重量,包含骨骼、肌肉、脂肪、內臟、血液與水分等組成。雖然體重是最常見、最直觀的健康指標,但它無法區分身體組成中的肌肉與脂肪比例,因此並不具備完整的健康評估功能。例如,一位肌肉量高的人與一位脂肪含量高的人可能體重相同,但身體狀態與健康風險卻可能大不相同。
  • 身體質量指數 BMI =體重(公斤)/身高*身高(公尺),例如體重 70 公斤,身高 170 公分的成人,BMI=70/1.7×1.7=24.2

    分類範圍

    • 小於18.5:過輕

    • 18.5-24.9:正常

    • 25-29.9:過重

    • 大於等於30:肥胖

減重門診 BMI
減重門診 BMI 01
  • 體脂肪率:體脂率是體脂肪重量佔體重的百分比,是減肥時更為準確的衡量指標。體脂的測量結果容易受到身體水量波動的影響,是故體脂肪的測量最好在固定的時間、狀態下進行(例如:每天早上空腹、上完廁所時),參考價值較高。
    計算方法
    • 有多種計算方法,例如使用 BMI、年齡和性別計算,或使用腰圍、體重和性別計算。

正常範圍

    • 男性:15-25%
    • 女性:20-30% 

代謝症候群

代謝症候群(Metabolic Syndrome)是可預防也可治療的疾病,要是不及早檢查治療,將比一般人增加 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、倍高血壓風險、倍高血脂風險、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,變成慢性病病人。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罹患慢性病每年造成全球 4,100 萬人死亡,相當於全球死亡人數的 71 %,建議從戒菸、增加身體活動、健康飲食及體重控制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介入著手。

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為

  1. 腹部肥胖:男性的腰圍≧90cm(35吋)、女性腰圍≧80cm(31吋)
  2. 血壓偏高:收縮壓≧130mmHg或舒張壓≧85mmHg
  3. 空腹血糖偏高:空腹血糖值≧100mg/dL
  4. 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:≧150mg/dL
  5.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:
    男性<40mg/dL、女性<50mg/dL

以上五項組成因子,符合三項(含)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。

減重門診 台灣肥胖標準植 1

健全減重門診特色

量身訂製減重處方,因每人體質不盡相同,包括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,因此我們會依您的狀況打造最適合您的減重方式。用藥皆經過醫師專業評估,並有藥劑師配藥,一切合法並後續提供個人飲食和用藥諮詢服務。

適用對象

  1. 靠控制飲食和運動但減重效果不明顯者。
  2. 因工作忙碌而無法持續定期運動的患者。
  3. 常應酬、喝酒、熬夜,生活作息不正常的患者。
  4. 暴食症嚴重者和因生理或心理因素而有暴食習慣的患者。
  5. 因肥胖而產生併發症的患者。

第一週

  1. 了解病史(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、心律不整、家族病史、過敏等…)
  2. 確認減重目標
  3. 身體評估:血壓、抽血、驗尿、心律…
  4. 目前使用藥物與飲食習慣
  5. 開保健食品處方 

第二週

  1. 檢驗報告評估
  2. 藥物調整及評估
  3. 飲食、運動評估與衛教 

第三~六週

  1. 每週回診
  2. 用藥及保健食品調整
  3. 穩定後,可開長期處方簽

※用藥 3 個月或達到目標,停藥 1 個月

減重門診 5大錯誤觀念

注意事項

自動減餐表面上看來能減少熱量,實際上並無太大的幫助,反而會愈減愈肥。因為每天只吃一餐或二餐,打破身體既有的飲食習慣,不僅不易消除飢餓感,長時間熱量無法吸收,人體將在下一次進食時,自動地吸收儲存所有的熱量。而過於嚴苛的節食,一旦計畫失敗,體重可能更重!


建議想再瘦一點的你
不要刻意減餐,維持正常的三餐進食,謹記「早餐吃得好、午餐吃得飽、晚上吃得少」原則,盡量低卡少油,才是瘦身之道。

對一般缺乏營養知識的人來說,一開始減肥就要計算卡路里,可能會被複雜的食物份量和熱量搞得暈頭轉向,似懂非懂的營養知識反而令人無所適從,結果可能吃得更多。


建議想再瘦一點的你
先著手了解簡易的食物熱量計算原則,可以購買專業指導的卡路里手冊來對照,等你熟悉熱量計算方式後,即可自行計算卡路里,調配個人飲食計畫。

減肥一開始就不吃澱粉類,會造成因為缺少熱量的供應,容易感覺肚子餓,為了填滿食慾的空虛而吃下更多菜餚,如果其他菜餚又是高油脂的料理,攝取的熱量必定不減反增。


建議想再瘦一點的你
可漸進減少澱粉攝取量,從一碗飯減少為半碗飯,熱量也會減半。或者選擇營養價值高、易有飽足感的穀類,如糙米、五穀雜糧等取代精緻白米、麵粉。

和其他種類食物比較,水果熱量的確是較低。不過,任何食物吃多了,累積的熱量都很可觀,加上現在新品種的水果甜度高,熱量相對也增加,而有些本身營養豐富、熱量卻不低的水果,如酪梨、香蕉等,減肥期間還是得適量。


建議想再瘦一點的你
把水果當成正餐之間、飢餓時的點心,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,別以水果作為單一減重法的主食,否則可能導致營養不良的情況。

許多人減重失敗常是因為一時嘴饞破戒,事後苛責自己使得減重計畫全盤皆輸。平日養成吃零食的習慣,一時之間是難以戒除的,最好的方法還是逐步戒除零食癮,減少熱量,節食才易成功。


建議想再瘦一點的你
事先準備一些低卡的零食,如新鮮水果、低脂優格、蒟蒻果凍、洋菜凍、仙草、愛玉、無糖口香糖、低卡可樂等,真的忍不住時,就拿出來解饞吧!

短影片分享

PERFECTION PLASTIC SURGERY CLINIC
  • 健全所使用之術前術後照片,均獲得當事人同意刊登分享,並簽屬肖像權,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。
  • 以上內容僅作為醫療資訊之分享介紹,僅供參考,欲了解體質條件與預期效果是否相符,請先安排與醫師諮詢溝通。
  • 健全提醒您,任何手術與療程均可能產生輕重不等的副作用,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異,實際狀況以醫師親自診斷評估為主。
  • 本宣傳由合格醫師透過醫學技術執行具低侵入性醫療技術示「改善」身體外觀,而非以治療疾病為目的,符合衛署醫字第0980264150號製作公告。
  • 本宣傳依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審署字0900262180號、衛部審字第1031626939辦理,屬於仿單核准適應症外使用(off-label use),執行醫師應確實告知使用原因及可能造成的風險,並取得病患同意後使用,故本資訊無法取代醫師診斷;有關適應症、禁忌症等副作用問題,醫師將依個案說明。
  • 實際療程效果依據個人體質條件而有差異,本資訊無法替代醫師親自問診,任何療程效果與風險均應以醫師親自診斷為主。

美麗見證

C599a58e44f046f0a8db3717de010c70

台北院所

02-27018018

新竹院所

03-5502887

台中院所

04-23293657

台南旗艦

06-2137799

台南總院

06-2995356